振兴时刻 | 温情·两代钳工跨越10年的对话

发布日期:2019-07-01 18:07:58   浏览量 :773
发布日期:2019-07-01 18:07:58  
773

“有什么样的技巧可以提高基本功?”

“唯一的技巧就是踏踏实实多练习!

练得越多,手就越稳!”

以上对话发生在两位相差10岁的选手中间 。


       在这次比赛中,我们遇到了来自北京代表队,已过而立,从业十多年的1986年“老”产业工人张兵,也遇到了来自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代表队的初出茅庐,第一次参加比赛的1996年“新”产业工人杨庆源。我们采访到了这两名选手 ,展开了一场横跨十年,穿越时空的对话。


入行原因体现时代差距


       谈到入行为什么选择“钳工”这个工种,张兵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,坦言因为在他那个年代,钳工是最热门的万能工种,年轻的自己没有想太多,在长辈的建议下选择了自己的职业道路。

       1996年的小杨则表示,自己选择干钳工是因为“喜欢”,钳工这个职业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感、价值感。小杨不善言辞,可却耐得住寂寞,喜欢钻研,爱一行,干一行,爱一行,精一行,这也是杨庆源作为一名1996年的小鲜肉,初入行2年就能从全集团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 ,来到沈阳参加比赛的原因。


技术与担当,我们齐头并进


       钳工工作很辛苦,因为是手工作业,难度高,对体力要求也大,工作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手、眼、心、脑,缺一不可。张兵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“老”钳工 ,一直不忘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,通过聊天记者得知 ,他是带着本届“振兴杯”初赛北京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来到沈阳的。

提到技术,作为“新”时代的产业工人,杨庆源也不甘落后,因为在工作中踏实钻研,努力练习基本功,他可以在一枚鸡蛋上钻出十几个直径9mm的孔,确保蛋膜不破,蛋液不流出,甚至还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,在鹌鹑蛋上钻出6个直径5.5mm的小孔。


       作为一名产业工人,除了技术精进以外,奉献精神更是不可或缺。

       “做我们这行的,加班是常事。”张兵表示,杨庆源也点了点头,一脸认同,小杨说道:“通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是要加班两小时的,有的时候甚至会从早上8点加班到凌晨三点。”“要有奉献精神嘛!”张兵笑着说,“十一年前的我,跟今天的你年纪差不多大,”张兵陷入回忆,“当年正好赶上了汶川地震,我们所有员工自发到厂里加班,干了整整一天一夜,赶制出100套呼吸设备,紧急送到了灾区——这是咱产业工人的责任和担当!”张兵说 。


参加比赛,是挑战更是机会


(杨庆源及国机集团代表队与张兵合影)


       被问到参加比赛对技能水平有提高吗,两人异口同声回答“当然有!”“这种级别的赛事,汇聚了全国各企业的优秀人才,人数多,水平高,大家一起切磋交流,有种武侠小说中‘华山论剑’的感觉,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启发。”张兵笑着说。而第一次参加这类比赛的杨庆源,眼睛里有种控制不住的兴奋,“太长见识了!”小杨说道,“我这次来,是抱着学习的目的,开眼界,长经验。这种跟全国各地优秀的同行们一起交流的机会实在是太宝贵了。”两位选手都是内敛寡言的人,可是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两个人的眼睛里都仿佛燃着两簇小火苗,这火苗被热爱点燃,越燃越旺。


主办单位:共青团中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
举办城市:沈阳 杭州 南京 重庆 郑州
版权所有:“振兴杯”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